跟踪训练结业测试,是在几天内轮流让队员两两一组出门,从霞飞路转悠一圈回来。然后向蒲素和阿廖沙以及其他教官报告,有没有发现被人跟踪,如果发现了,对方是什么样子的人。
只有很少的队员通过测试,好在萨沙他们几个还是有了发现。其他队员,蒲素原本也只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常识就够了,所以对于他们的成绩好坏并不是那么在意。
郑为芝和童川组成的盯梢组,对于大宅里走出来的队员负责跟踪。不时他们还会重新换装,刚刚接受训练的队员确实很难发现他们。原本郑为芝和童川就是盯梢观测的特长,尤其是郑为芝,可以进行各种化妆术,作为进步学生,她曾经是进步剧团的当家女演员。
包括萨沙在内的五个重点培养的情报搜集队员最后勉强合格。第二天就在童川的带领下,一起被布置到了蒲素指定的区域进行记录和观察。
这时,在大宅里成华则和另外两名阿廖沙选出来的狙击手,凑在一起交流互相配合的手语和今后的位置习惯。
在蒲素的设计里,三名狙击手充当的不仅是狙杀角色,还要担负战地侦测任务。最理想的是四个狙击手占据四方,只不过枪械原因,只能凑出三把狙击枪,其实对于他们的行动规模来说已经非常奢侈了。
理论上来说,标尺虽然可以达到2000米,但是加了四倍镜以后,实际有效击杀距离在1000米左右。也就是说1000米范围内的目标都在三名狙击手的打击范围内。在这里,1000米的距离不能小觑。实际上等于有轨电车两站路,而一般人1000米跑下来也会气喘吁吁。
所以三个狙击手也是三角型,成华突前观测,两名白俄队员进行掩护。因此,在蒲素之前教授的手语里,又增加了一些手势,比如制高点观测目标从哪条路出来,总共几个人等等。甚至细化到了轿车的速度大概是多少都有相应的手势对应。
然后地面队员都要和他们三个狙击手进行磨合,了解每个手势对应的含义。尤其是已经提拔的小组长,必须百分百能完全领会狙击手手势传达的意思。否则,张冠李戴,明明报告说是从左边的路口出现,结果弄成了右边,导致贻误战机,那麻烦就大了。
阿廖沙也没闲着,针对码头之战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他也重新进行了演练。比如组队时强调了互相策应,这些白俄老兵一贯的战场纪律比较散漫。那天晚上如果不是伊万发现了即将被形成包围,后果不堪设想。
而伊万除了顺利进入了第二批特训,还被提拔成了临时的机枪队队长,一旦特训结束立刻转正。伊万一直以来在沙俄战争时就是一名重机枪手。
他掌握一种重机枪的超越射击法,这种射击技术比较类似古代弓箭的抛射。就是让重机枪的枪口抬高一尺(注意不是一寸),采用大仰角射击,以30-45度角向敌人阵地抛射,子弹的弹道呈大抛物线飞行,最大可射出4000米远。
子弹在终点实际上是从天而降的,就像是雨点般从天上掉下来,下落子弹能杀伤掩体里的人员,从上至下杀伤隐蔽前进的步兵。实际上,那天在码头上开始时仅仅只有他一挺重机枪,还延缓了对面的进攻,就是使用了这种射击技巧,才最大程度对美国联队进行了压制。
有人认为子弹射出三四公里远,其动能已经衰减到不足以杀伤人体的水平,其实专家做过实验,只要重机枪机枪的射角低于80度,那么子弹就不会翻滚,全程保持弹头向前飞行,终端速度可以达到150米/秒,这相当于一架时速540公里的飞机,打中人体可以导致重伤甚至死亡。
如果一个步兵师拥有的72挺马克沁重机枪,对3公里外的敌人进行超越射击的齐射,子弹雨点般从天上掉下来,一分钟落弹可达30000发。。。。。。
机枪超越射击有一整套组织方法。原理跟榴弹炮间接瞄准射击差不多,一般是步兵团统一制定齐射的作战方案,然后逐级下达,机枪班长从上级那里接收远程射击的诸元指令,按地图标定。
机枪纵深超越射击的操作很方便。重机枪通过高低射界限位器和锁止装置,调整机枪的射角,然后锁止,机枪就能以固定的大射角持续开火。重机枪对集团步兵目标的屠杀非常高效。在机枪超越战术面前,步兵采用匍匐、卧倒,挖掘散兵坑等常用的防炮击方法都毫无效果,就算是躲在战壕里,子弹仍可以从上至下射入战壕。
而城市里这种战术同样有效,正如码头之战那样,通常他们所要面对的是数倍于己的压迫式进攻。但对方人多也未必就全是优势,城市里人员聚集,只要制高点上的狙击侦测给出正确的距离和方位,哪怕躲在障碍物后,这种类似弓箭抛射一般的超越射击就可以起到惊人的效果。
这种效果不单单是杀伤,而是让对方产生无处藏身的恐慌感,从而造成崩溃。想象一下无处可躲,子弹犹如雨点般从天而降,那种犹如末世般的绝望……
所以自从增加了担任侦测的狙击手以后,队伍里开始尝试了一些初步的协同战法。一般火力,轻机枪,重机枪,乃至迫击炮,还有远程精准狙击,在这样的火力形成之后,蒲素只能认为有了些许自保之力。
最大的杀器在作坊,装甲车没法调动到要塞,否则的话这边的真实战力,对方恐怕只有出动飞机轰炸才能解决。只不过,那两辆坦克蒲素绝不会进行调动。顾楫他们当时把仅有的装甲配置在那边是有绝对道理的。